1、
用追的美剧和常看媒体来筛选社交对象挺精确的,欣赏的趣味类似,那么知识结构大概率是类似的,社会背景有相容性的概率较高,相处起来更轻松愉快。统计规律,一些剧的梗和笑点,还是挺小众的,能理解说明有类似经历,所以应该多讨论展开,遇见同好朋友,也有意思。
2、
学习研究发现的规律是:基本要把很多错误都犯个遍,才能掌握“完整严密的正确”,这样之后,看似轻松的中庸决策,后面都是对多角度限制条件的敬畏和小心翼翼。一切都相互掣肘。
无知时做决定,总追求极端,当对一件事一门知识的认识达到足够深广,就开始敬畏“平衡”了,一切全是技艺高超的平衡啊!
3、
消费效率。
很明显的,发现越来越缺乏耐心,成了一个异常急躁的消费者。任何商品,真的是任何商品,越来越不希望消耗太多注意力和时间去理解细节。没有兴趣去听背后的心路历程,各种悲情故事,苦闷心酸,呕心沥血,起承转折。然而这种路线开始在整个商业体系中形成洪流。
信息过载,噪音污染。
可能是传说中的直男癌,或者摩羯座,或者是老企业家阶段,我已经过了这个阶段,开始着重效率,和“如何最小化决策成本和时间”,真心没有时间去了解密密麻麻的文案和过于繁琐的设计呈现。
没有兴趣,没有时间。
真的,有太多其他的更大的事值得投入更多精力。真的不应该浪费在买东西决策上了。这种感觉,就跟一个网络陌生人,跟你完全不熟,突然就上来跟你撕心裂肺倾诉个人成长家世,情感纠葛,心理纠结,几千几万字的私信独白轰炸。
我觉得这真的是缺乏边界感的冒犯了。
我会非常欣赏一个商家能精简自己的销售过程,不用过度。这意味着,他们必须非常了解自己的目标用户,非常克制地控制自己的期望,也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用户足够专业,不需要被过度说服。
那真会是异常舒心轻松的体验。
本文转载自:酷音配音网
|